編者按
今年是“百千萬工程”實現(xiàn)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(jié)點。為全面立體呈現(xiàn)“百千萬工程”近三年來的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,即日起,汕尾日報開設“蹲點百千萬 記者走基層”欄目,推出系列記者一線蹲點報道,以小故事展現(xiàn)新變化,以小切口反映大時代,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生態(tài)綠、產業(yè)興、百姓富、鄉(xiāng)村美、治理優(yōu)的鮮活場景和生動實踐。敬請垂注。
盛夏海豐,熱浪翻涌。午后的海豐西中街人聲鼎沸、車水馬龍,在臨街一間不起眼的店鋪里,不時地傳出擂茶的“沙沙”聲。這里是城西社區(qū)周水龍的家,也是海豐縣的一處“咸茶說事點”。
這一年里,在全縣的“咸茶說事點”,烹煮出鄰里糾紛的“化解湯”300多件,民生難題的“破解方”400多項。一碗傳承千年的咸茶,正以其獨特的醇香,浸潤著海豐大地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厚土壤。
租屋變茶舍
西中街,海豐老城的心臟地帶,商鋪林立、人流如織。周水龍家的店面,正坐落在這黃金地段的一樓。這一百二十平方米的臨街旺鋪,曾是他家每月收取租金的穩(wěn)定來源。然而,看著街坊鄰居因停車、噪音、垃圾等瑣事在烈日下爭得面紅耳赤,社區(qū)矛盾如蔓草滋生,他心中萌生了一個強烈的想法,那就是需要一個地方,讓大家坐下來,喝碗茶,心平氣和地說話,把力氣用在共建家園上。
在社區(qū)黨組織的倡導下,周水龍為群眾辦實事的決心愈發(fā)堅定。“這房子,不租了,騰出來,給街坊們擂碗茶,解解憂,聚聚心?!敝芩垖胰苏f,語氣溫和卻不容置疑。很快,屋子清空了,幾張舊桌子、數(shù)十把椅子搬了進來。最貼心的是角落一隅,周水龍?zhí)匾庥貌噬能泬|圍出一小塊“兒童樂園”,擺上幾件簡單的玩具和繪本。
2024年10月,當“幸福咸茶”的牌子掛上門楣,那熟悉的茶香與孩子的嬉笑聲,便成了這條繁忙街道上最溫暖、最開放的公共空間標識。這舍棄的租金,化作了共建和諧社區(qū)的基石。
午后,茶香正濃。周水龍手腕穩(wěn)健,陶缽里芝麻、花生、茶葉在茶棍的擂動下釋放出馥郁的香氣。幾位帶著孩子的媽媽圍坐聊天,孩子們在“樂園”里玩耍,笑聲朗朗。門外,剛結束一輪清掃的環(huán)衛(wèi)工李大姐,滿臉汗水地探進頭說:“水龍哥,討碗茶水解解暑?”“快進來!專門給你們留了涼好的!”周水龍笑著招呼,并遞上滿滿一碗清甜的涼茶。李大姐和同伴們坐在角落,喝一碗擂茶。
更令人動容的是,這些常來歇腳的“城市美容師”也成了說事點的“守護者”。清晨或傍晚,總能看到他們默默幫忙清掃門前垃圾,歸置好散亂的桌椅。這無聲的反哺,便是共建精神最樸實的回響。
“阿?!钡暮脷w宿
這小小的茶舍,不僅僅是歇腳點,更是化解鄰里疙瘩、激發(fā)共建智慧的“解憂爐”。一個悶熱的傍晚,華燈初上,茶客們正閑話家常,住戶老張(化名)便頂著兩個烏青的眼圈,拉著同樣憔悴的樓上住戶沖了進來。“水龍叔,您得管管!劉伯(化名)家那‘阿?!估镉纸袉玖耍∥胰鞗]睡好覺了!”老張聲音嘶啞。
劉伯一臉無奈又心疼說:“阿福是看家護院的德牧,有點動靜它就叫喚……我也管不住?。 ?原來,劉伯獨居養(yǎng)的大狗阿福,近來常在深夜莫名狂吠,聲響穿透樓板,攪得樓下老張一家夜不能寐,矛盾已積壓多日。
“莫急莫急,天大的事,先喝碗茶定定神?!敝芩垳睾竦穆曇魩е矒崛诵牡牧α?,兩碗熱氣騰騰、浮著炒米的咸茶遞到兩人面前。滾燙的茶湯入喉,芝麻的暖香似乎稍稍熨平了兩人緊皺的眉頭。周水龍將兩人引到茶桌旁坐下,目光溫和地在兩人臉上掃過。
周水龍看向面館老板語重心長說:“老張啊,你開店起早貪黑,累了一天,夜里睡不好確實難熬,火氣大,叔理解?!?/font>
他又轉向劉伯,聲音帶著體恤:“老哥,你一個人住,阿福忠心護主,是你的伴兒,這份情誼,咱們街坊都看在眼里。你舍不得,也心疼它叫,心里也煎熬,是不是?”這番設身處地的話,讓老張的火氣消了大半,也讓劉伯眼眶微紅,連連點頭。
“可咱們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街坊,情誼比啥都金貴。” 周水龍續(xù)上熱茶,聲音沉穩(wěn)有力,“吵吵,傷和氣,解決不了問題。咱們西中街是個大家庭,得一起想個‘兩全其美’的共建法子,既解了老張的困,也安了劉伯的心,讓阿福也有個好去處?!?/font>
“共建”二字,像一束光照亮了僵局。常來喝茶的社工小吳順勢提議:“劉伯,聽說您女兒在城郊老家有個大院子?白天沒人,正需要阿福這樣的猛犬看家護院。周末您想它了,還能回去看看,車程也就半小時?!?劉伯眼神一亮,隨即又黯:“阿福跟了我好幾年……”
“劉伯放心!您要是舍得,我店里每天新鮮的牛骨棒,我給您留著,周末您帶給阿福加餐!保證它在新家也念著您的好!我這幾天說話沖,您多擔待!”老張忽然開口,這個帶著煙火氣的承諾和道歉,讓劉伯緊抿的嘴角松動了,他拍了拍老張的手臂:“唉,是阿福吵著你了……也怪我?!?/font>
茶桌上的體諒與共識,催生了充滿溫情的共建方案。社工小吳主動聯(lián)系了劉伯的女兒,對方欣然同意接阿福去寬敞的鄉(xiāng)下院子。老張果然信守承諾,每天細心留下最好的牛骨棒給劉伯周末帶回鄉(xiāng)下看阿福。一場擾民的犬吠風波,在周水龍溫潤的勸解和茶香彌漫的說事點里,化為一段互相體諒、共同成全的佳話。
周邊居民們口口相傳:“水龍叔那碗茶,能澆滅心火,種下和氣?!?/font>
汕尾日報記者 洪笳榮
通訊員 曾國明 呂嘉宇